本文投稿首登于《零售银行》月刊2023年12月
作为一个银行员工,请你问一下自己,有多久没有跟年轻客户进行过交流了?或者说,有多久没有见到过年轻客户了?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银行传统渠道接触客户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很多银行的网点一天叫号机只有10个号。而银行的在线渠道除了能完成交易,在链接客户、建设情感和信任方面毫无建树。中高端的财私客户早已定型拼得刺刀见红,这就让低成本抓住年轻客户的未来,成为银行获客必须解决的重点。可是年轻客户在哪儿呢?
三年疫情,年轻人很快适应了“互联网生活”。00后整顿职场,对强关系中的利益关联、情绪压抑产生了极度厌恶,追求个性、独立和自主的他们向着“弱关系社交”快速迈进。不用说别人,就看看银行自己的年轻员工,进银行就奔着躺平去的有多少。你可以管住他的人,让他培训、加班、开会;但你管不住他的心看看抖音、玩玩游戏,甚至写个小说。离开工作之后,就希望脱离社会,一个人去健身、一个人去跑步、一个人去看海、一个人上厕所、一个人抽根烟、一个人坐在车里数车库进出了多少辆车。
基于“弱关系”甚至“陌生人”的社交方式,正在悄然兴起。甚至很多在传统观念当中的“强关系”活动也在“弱化”关系。这些活动通过简单的游戏、运动、心理刺激等方式来让年轻人愉快地接受和参与社交。并通过新的社交“内容”构建新的“强关系”。早年基于荷尔蒙的“陌陌”,后来基于娱乐的“三国杀”“剧本杀”,再后来基于心里刺激的“密室逃脱”,再往后是基于运动的“飞盘”“骑行”“城市漫步(city walk)”,直至最近风靡各大城市的“躲猫猫”。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社交的演变过程,组织的门槛越来越低,社交的程度越来越轻,但这些活动的风靡程度却越来越高。“躲猫猫”无疑是这些社交活动中最适合银行的,也是在特殊时期能帮银行抓住优质年轻客户的新机遇。怎么做到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带给大家的全新内容。
一、年轻人陷入的躲猫猫
躲猫猫为什么吸引人?躲猫猫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商业价值?躲猫猫的价值是否可传递到银行?这是我们开始今天内容前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拆解分析“躲猫猫”入手。
(一)躲猫猫的目标客群
首先,躲猫猫是给谁玩的,他们为什么喜欢玩,这些人是否能成为银行的目标客户。这关系到,我们银行是否需要争取他们,以及争取他们可以获得什么。经过分析,躲猫猫的目标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1、年轻人
这是个跑步追逐运动类社交,参与这个活动天然就设定了年龄和体力门槛。而且从目前这项活动的普及范围来看,能够聚集大量年轻人的地方,本生城市规模也会比较大,相应的文化包容性也比较强。能够让年轻人撒点欢。
2、强度职业
喜欢这项社交活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高强度的脑力或者社交行业。比如:银行、客服,或者……银行客服。白天打一天电话,晚上你还想说话么?上班见一天客户,下班你还想会客么?装了一天的笑脸,希望卸下伪装,没有人认识我。
3、精神消耗过度
大部分心理亚健康都可以通过体力活动来缓解或治愈,“躲猫猫”既是玩,又是运动,其中还有心理刺激环节。能充达到精神消耗者通过释放体力来放松精神的作用。
4、社交需求转变
年轻人是期待社交的,但是并不期待“强关系社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人社交”。这一点,不光是年轻人,更多中年以上人群也逐渐凸显。以前大家热衷于发朋友圈,如今很多人已经很久不看朋友圈了,甚至大量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强关系社交”最大的问题,就是重利益特征。个人的喜好、忧愁、家人、生活方式都有可能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工具。“躲猫猫”这种“玩后即分”“交流身体不交流生活”的运动方式就极大地保持了“社交的纯度”。
(二)躲猫猫的基本玩法
说了这好那好,我们是不是还不知道“躲猫猫”怎么玩?这些社交优势又怎么在这样一个游戏当中体现出来?别急,我们这就来介绍躲猫猫的基本玩法。“躲猫猫”这个游戏,经过几个版本的迭代,目前的主要玩法如下:
1、角色划分
躲猫猫是一个追逐对抗游戏,有对抗必有对抗角色。那么基本角色有两个:猫和老鼠,基本要求就是猫可以抓老鼠。一般一次游戏有十几人至几十人规模,上百人的游戏强度压力就会很大,所以要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的人数。
2、时间地点
一般选择什么时候玩呢?通常在工作日的晚上,7点左右开始,整个活动的时间有半个小时至两个小时的左右即可。地点一般选择地方不大,但环境比较复杂且相对封闭的环境。比如有假山树林廊亭的公园。或者空旷废弃房间楼梯多房多的写字楼。当然,无论选择哪里都要注意安全因素。选择这个时间的主要目的:一是在一天的精神高压之后,需要及时释放,下班就挺好。二是这个时间基本是从天蒙蒙黑向全黑过渡,在一些公园环境,会有树木被残阳或路灯照射的斑驳痕迹,而且逐渐变得越来越黑。这种环境和光影效果,容易形成紧张气氛。
3、工具
“躲猫猫”需要的工具也比较简单:一个手机,里面装一个地图工具,最好是高德地图这种有组队和位置共享功能。然后是身份标识,比如一个荧光腕带、或者红袖章之类。公园里也许有其他人呢,你不能把不是玩家的人抓了。还要准备一些其他工具:比如一个充气或者橡皮的巴掌,拍一下对方表示抓到了;再有准备好猫和老鼠的图片,等开始游戏的时候,在群里换头像。
4、规则
游戏的规则约束很少,通过奔跑,猫抓老鼠。猫用手里的巴掌拍一下老鼠,表示抓到。为了防止大家漫无边际的奔跑,规则主要限定两点:一是在限定区域内奔跑,比如:小公园的围墙内。二是限定一些禁入场所,比如:厕所、其他商业服务区或者爬上树。遵循规则主要靠自觉和相互监督。
5、流程
组织一场“躲猫猫”游戏,其实并不复杂,我们找到相关流程,就会发现这并不难。对于客户活动压力倍增且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的银行来说,与其绞尽脑汁搞客户活动,不如来一场躲猫猫轻松一点。
(1)集合
“躲猫猫”在有的城市有专门的运营公司,但更多的是因为运营难度很低,形成客户之间的自发组织。通过各种社交工具联系,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集合。集合的主要目的是“发工具”,身份标记的绑带了,换头像的图片了等等之类。以及明确规则,划定游戏的跑动范围。如果有组织费用的,也在这个时候缴费参与。
(2)地图建群
能够参与的朋友,就在手机上打开地图工具,然后加入组织者建立的组群,打开共享位置功能。这样在手机上就能看到组群的成员,其他成员也能看到你。本来是一个寻人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拓展了娱乐功能。
(3)建立角色
通过抽签的的方式,选出两个角色,老鼠比较多,猫比较少:
选到老鼠角色的朋友,更改头像之后,提前10分钟出发,散落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有的游戏组织者,会设定“潜行时间”,允许每过10分钟,老鼠和猫可以“潜行”2分钟之类。有的游戏组织者,会开启“大逃杀”模式,每过20分钟就更换几个“禁入区域”,迫使“鼠”在不断的移动,增加游戏激烈程度。
选到猫的角色,在更改头像之后,领取“巴掌”,在老鼠出发10分钟后,就可以开始出发抓老鼠了。
(4)猫抓鼠
游戏过程中,猫和老鼠在游戏环境里躲藏、协作、奔跑、追逐。猫一旦追上老鼠,用“巴掌”拍一下老鼠,就算抓住了。老鼠交出自己的“身份标记”作为猫的战利品。然后有两种后续模式:一种是老鼠换成中立头像,到等待区休息,等待游戏结束。另一种是老鼠把头像换成猫的,参与抓老鼠的活动。
(5)评奖
有竞赛就有胜负,一般游戏结束可以评选出三个奖项:猫王,抓到老鼠最多的猫角色,评价标准是获得的“老鼠身份标记”最多。鼠王,逃跑时间最长最后被抓到的,评价标准是最后一个变头像的鼠。运动王,这个有可能不会评价,跑动距离最长的,从运动统计工具可以获得。当然,为了扩大奖励覆盖面,还可以增加更多奖励人数,或者增加评奖名目。
(6)奖品
最后就是奖品了,组织得比较轻量级的活动,一般的奖品都是纪念性质的玩偶、抱枕、手环、水壶等等。如果是付费活动,那么也可以提高奖品的档次和质量,可以算得上是丰简随心了。
(三)躲猫猫的社交逻辑
是不是看完上面的活动玩法之后,没有理解躲猫猫对人的社交影响在哪里,以及可以带来的商业价值有哪些?在这一部分,我们从人的心理活动入手,深入分析躲猫猫的“社交逻辑”。
1、可以不说话
真的可以不说话,你要玩个桌游,组个城市漫步,你可能不说话会觉得很尴尬,会陷入“我干嘛来呢?”的情绪中。而“躲猫猫”不会,你来报到都可以一句话不说。从组织者角度来说,也会非常注重客户的这种体验。可以不说话的特征,一下子把活动的门槛降到了无限低,你就是宅男宅女、自闭社恐都不好意思说参与不了了吧?参加了多次活动,一共说话不超过10句的参与者大有人在。
2、可以不认识人
你可以不认识人,完全不认识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没问题。你可以就当做在夜跑的时候碰到了一些陌生人,然后给夜跑增加了一点趣味性。“玩后即分”的模式,从参与者来说,不太容易有功利性,也就是不太有人专门为了结交某人来参与这个活动。而银行则不一样,因为银行客户的广谱性,决定了银行“结交谁都可以”“结交谁不是结交呢”。这种弱关系持续整个活动的特征,会让客户更愿意敞开心扉,展现真正的自我,将精神压力降到最低。
3、新的刺激
这个游戏又具有相当的刺激性,能够通过刺激人的神经,达到舒缓精神压力的目的。虽然没有“密室逃脱”那么强烈,但是在互动中产生的效果还是很不错。
一种是环境刺激,夜色、公园、斑驳的树影、稀疏的人流,废弃的办公楼、闪烁的灯管、回荡的尖叫声、模糊的人影,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是不是就让人感受到了暮色下游戏环境的恐怖氛围。
二种是身份刺激,猫鼠双方,实际上是有强弱关系的,在追逐的过程中,尤其是快要被发现的环境下,随着逐渐接近,心跳加速情绪紧张是正常的现象。
三种是互动刺激,借助环境和光线掩饰,形成潜藏和猎杀的感觉,尤其是增加了“潜行”“大逃杀”玩法的游戏中,利用潜行时间接近老鼠,或者猫群堵截在老鼠脱离禁入区的关键路口等等,都会在群体追逐捕猎种形成强力刺激。
4、新的社交
“弱关系社交”并不是不社交,而是弱化了社交上的利益因素,陌生人之间重新社交在“躲猫猫”里可以重启,尤其是在大家通过“陌生”来忽视身份的社交,更容易展现真正的自己。在躲猫猫中,大多数人开启社交的方式是互助式的短交流,比如:一声“猫在你后面,快跑”,或是“手机没电了,能借个充电宝么?”交流中,新的社交关系建立,比如:牺牲情“你先走,我跑不动了,我拖住猫”,协作情“10点钟方向路口,去两只猫堵住,其他猫把老鼠都赶过去”。在新的社交活动中,建立新的关系。团体对抗活动,队友之间有共鸣、对手之间也有惺惺相惜,这一点大家从学校篮球比赛就有感受,一个击掌,一个拥抱,新社交就建立了。
5、下半场
比赛结束,并不表示活动结束,据一些组织机构调查,至少30%的朋友愿意留下来开展“下半场”。下半场的方式经常是去一些社交性稍重一些的活动,比如:唱歌、打游戏、玩桌游等等,哪怕一起喝一杯撸个串呢?下半场是怎么组合的呢?通常是一群相互认可者的聚集,比如:在躲猫猫中合作的队友,帮忙的初识等等。这已经在逐渐把“弱关系”加强了。运动的精神释放和结交新朋友的喜悦,会帮助参与者进一步敞开自我,喝的酒格外的多,唱的歌格外的亮。卸下束缚之后,大家都会尽情地纯真表达自己,这种防备心是最低的。这种情绪感染也是银行最需要借助的商业价值所在。
6、单线联系
玩够吃饱喝足,剩下的就是确定社交链接的时间。到这里“弱关系”特质又体现出来了,大部分组织者与玩家保持单线联系,而在活动中结交的好友,也会形成私下的单线联系。什么私域运营拉个群,会有么?有,但是你不要觉得大家都不出声,就是大家不在意群聊,只是大家“社恐”而已。平常群里发通知,有事单线联系就成了最好的联系方式。这是不是也很符合银行的社群特征。
二、银行学习躲猫猫获客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对躲猫猫有兴趣了?我想大多数银行的朋友在意的只是“躲猫猫可以给我带来多少客户多少业绩”,而没有从玩和社交这个角度去看待可能产生的价值。
(一)银行呼唤弱关系社交
大家都知道,银行是一个账户型企业,并不是靠产品销售来产生收益,而是靠建立与客户建立关系之后的持续价值输出来产生收益。很久以前,银行就以“客户关系管理”为重要抓手,实现了与客户社交环境的紧密结合。而到如今,强关系社交功利化越来越严重,银行与客户建立的社交连接逐渐被客户主动打断。在与客户的社交触点越来越少的时代,银行呼唤“弱关系社交”。
1、以客带客的困境
以往,当客户发展陷入瓶颈的时候,银行习惯集中优势客户资源,通过以客带客的方式,来获得同一量级的客户。毕竟,一个财富客户的朋友很可能是另一个财富客户,一个私行客户总是和其他私行客户打交道。但是随着近年来财富越来越集中,更多的财富集中在少数客户手中,带来了银行发展大客户的两个重点困难:一是客户更注重隐私保护,毕竟“财富客户不想让那些不再是财富客户的朋友,知道自己已经是私行客户了”。二是客户定型,极少数的优质客户让每一个银行都有几十双眼睛盯着他,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挖走别的人的客户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同时,还会因为竞争让获客成本水涨船高不断提升。
2、年轻客群缺抓手
抓现在无果,那就只有抓未来,年轻客群对银行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抓到年轻客群的银行却并不多。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年轻客户喜欢的场景,年轻客群没有耐心与银行进行过多交互。而且,银行的公里特征也备受年轻客户的厌恶。从这个角度,银行擅长的金融能力,对年轻客户来说是弱需求,所以不能作为获客的手段。银行得找他们喜欢的事情参与进去,比如躲猫猫。
3、银行员工要释放
银行的员工压力很大,年轻员工往往不满于工作现状。一方面希望能够在工作压力上有所释放,另一方面又能在业务上有所成长。这造成了银行年轻员工上班希望摸鱼早点下班,下班再去找放松的活动来填补。如果把这两件事统一起来,我们发现躲猫猫就能做到,那能产生什么效果呢?让员工玩中工作,工作中玩,释放压力的同时还解决了业绩问题。
那,让我们一起来躲猫猫吧。
(二)银行躲猫猫的优势条件
银行开展躲猫猫具有比较多的优势条件,这些优势条件对比很多市场上的专业运营团队,他们都不具备。银行可以将躲猫猫设计得更加有体验,在抓住年轻客户的同时,就解决了激活客户的问题。
1、初步人员
躲猫猫是一个很典型的吃名声的游玩场景。一旦声望做出去,很多年轻人会慕名而来,所以对外的联络方式只需要一个绑定微信的电话号码即可。银行提供建立名声的初始人员,典型的有两类:一类是银行的年轻员工,想放松一下么?不同机构的员工打散参与,一家主办机构提供服务。二类是热心客户,前几波邀约一部分年轻客户,比如关联企业的等等。打下窝子才好钓鱼嘛。
2、工具奖品
其次是开展躲猫猫需要的各种工具和奖品,在银行顺手拈来,这都是小钱花不了几个。银行提供的工具和奖品还可以带上一些宣传效果,比如:带银行名字的绑带、带银行logo的“巴掌”等等。一边玩着,一遍可以吸引公园路人的注意力。奖品也可以使用银行库存的客户业务礼品,还可以在活动中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甚至可以提供银行其他合作伙伴的产品作为奖品,比如:周边小吃街的50元现金券。
3、环境
因为银行是一个对地理位置敏感的行业(微众网商除外),所以任何一家合格的银行机构,都是对周边的环境非常清楚。其中就有一部分机构,在银行附近具有开展躲猫猫的场所。故而,开展躲猫猫注定不是每家网点都能做的事情。而银行网点,则成为躲猫猫重要的据点,据点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一是标志性建筑,适合约见碰头;二是等待区,适合无聊时候的休息;三是服务转化区,可以借坐一会儿的时间做个广告、体验个服务、转化一些业务。这种后备环境,一般的游戏组织机构提供不了。
4、下场延伸
银行有非常好的“下半场”延伸空间,可以通过合作方提供大量的服务场景。这取决于银行构建的生态环境,以及加入你这个生态当中的“共生”伙伴有多少。要是银行习惯了自己“一家独大”,其他交易对手都是“客户”,那么在这里就会遇到一个巨大的转化困难,最有价值的“下半场延伸”没有抓手。银行的共生合作伙伴,不乏可以承接躲猫猫下半场活动的,比如:收单商户可能是KTV、周四半价可能是餐饮街、跟桌游俱乐部交换VIP客户已经有几年时间了。生态合作伙伴乐于接收你的下半场客户,而且每次还不带重样,因为都是志趣相投来的,所以粘性还特别有保障。由此还反向维护了一波生态伙伴。
5、单线联系
只要能过“下半场”那一关,银行基本就算获得了这个客户。因为在躲猫猫,是放松精神,打散强关系的环境,而下半场则是,已经放下戒备,重新建立弱关系的时间。一方面,银行员工作为游戏组织者,可以单线联系,用于发布游戏小希。另一方面,作为参与者的银行员工,可以在下半场的活动中通过私人交友方式,获得客户联系方式。要记住,下半场是一个玩家之间互相认可的社交环境,比完全陌拜要有效不少。联系方式有了,银行人接下来就不用我说了吧?
(三)银行躲猫猫要点提示
看完上面,大家对躲猫猫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至于怎么组织躲猫猫,真的不难,前面的基本流程已经说得够清楚了。我们在这里对银行参与躲猫猫,提几点要点提示。越是简单的事情,在细节上的把握才会决定成败。
1、银行的参与程度
对于躲猫猫,银行有两种参与方式:一种是作为组织者,我们前面描述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另一种是作为游戏参与者,这个只要有空的银行员工都可以参与。既然是要参加活动,银行就要有全局意识,要知道员工也是在加班,其他的培训学习就要给员工减负。有条件,给员工提供个加班晚饭呢?所以,我也不建议以网点范围来开展躲猫猫,而是以区县一级管辖分支行来参与,网点多,每个网点来几个不忙的同事就可以了。
2、公平公正
银行组织的活动,总有一个特征“玩不起”。很多活动涉及抽奖的、比赛的,都要设法让“优质客户”获奖。这一点在躲猫猫一类“弱关系社交”当中统统要杜绝。小年轻们鬼精鬼精着呢,你们几个银行的来玩,拍谁舔谁一目了然。你们敢在活动里作假,他们就敢明天给你发到全网各大短视频平台。这也让银行的员工参与这类活动的时候,要放下功利心,安心玩,展现真的自我。哪怕你“矫情”、“作”、“公主病”,兴许都有好你这一口的,真要是没有客户喜欢你,你下次就别来了。公平公正,没有暗箱操作,奖品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东西,大家才能放下戒备。
3、分工协作
银行参与的员工,虽然是放开玩儿,但也别忘了,自己带着任务来的。当银行除了组织者,还有三四个员工参与的时候,就要进行一些分工了,分工的目标是在游戏的客户当中建立良好的“路人缘”。一般来说,银行员工如果想在活动中比较显眼,有三种人设是比较好建立的。一是“强者”人设,对于那种经常锻炼,跑得很快,阳光帅气的小伙可以建立这种人设,当然你不要次次都拿第一名,经常拿个2-5名,偶尔拿个第一就好了,不要太认真,体现游刃有余就好了。这种人设会吸引比较精锐客户的竞争意识。二是“好人”人设,这种人设建设成本最低,可以是跑得不快抱住猫让你逃走的胖大叔,也可以是给喘粗气的你递瓶水的社恐女孩。这种人设往往是社交破冰的敲门砖。三是“反派”人设,用逆向行为来给游戏增加话题,比如每次都主动做猫的社牛搞笑男,穿高跟鞋来参加躲猫猫的花瓶女。这种人设需要至少一个电影学院的毕业证书,得是戏精附体。当然,这个效果也是最好的,比如让“社牛搞笑男”和“高跟花瓶女”对立起来,那么搞笑男就很容易聚集一大批拥护者,花瓶女则会很很飘逸的给搞笑男完成助攻。
4、控制时间
要合理控制时间,建议在晚上8点半之前结束比较合适。原因是对银行来说更重要的是“下半场”。怎么控制游戏时间呢?一般是两个方法,大家在举办几场活动之后,根据数据调衡。一是控制人数,参与人员越多,耗时越长,但也不能太少人,太少就不好玩了,大家可以从30人一个团开始尝试。二是控制活动范围,范围越大耗时越长,同样范围太小,扎堆了也不好玩,“大逃杀”模式定时锁定区域的玩法挺好。
5、选址有特点
在有条件对躲猫猫游戏环节进行选址的时候,银行着重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场地情景要好,带有主题非常好,比如一个夜间封闭的收费公园。而是场地距离下半场距离很近,这些下半场一般是银行合作商户。三是符合更多玩家需求,参与者参与多次之后,可以逐渐了解他们对下半场环境的需求。比如:唱歌的人没有撸串的人多。
6、员工有才艺
如果银行愿意参与的员工比较多,那么对员工也要有些选择。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才艺方面,本质还是对客户有吸引点。前面说到了躲猫猫游戏过程中的人设和要点,而这里要说的是更重要的“下半场”。员工的才艺必须与“下半场”有适应度,能为下半场服务。一个微胖贪吃的女生是“W&E(Walk and Eat)”很好的发起者,一个唱歌超难听的麦霸社恐男也是KTV大家追随的目标。才艺并不一定是强,而是引人注目,惹人喜欢。
(四)银行后续转化
客户领进门,转化靠个人,一般来说与客户建立关联,或者了解客户的需求之后,进行转化对银行来说并不是难事。这里对银行的转化工作提一点小建议,按照效果由低到高,银行可以考虑逐渐进行如下方式的转化:
1、建立正式联系
躲猫猫帮助银行员工与客户完成了陌生人到认识的过渡,下半场帮助银行员工与客户完成了从认识到交友的转变。成为朋友的标志是什么?是获得以个人身份标记的联系方式,加个微信,交换手机号等。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做的第一种客户转化是形象宣传。主要做四件事:一是表明银行身份,不要太刻意和僵硬,比如在下半场群体活动的时候,可以大家一起自我介绍,或者是无意中表露出来。二是做一波广告,这波广告的做法要隐晦,主要体现在生活中的使用,比如轮到你结账的时候,使用你银行的信用卡等等。三是打个电话帮点小忙,比如你们有个客户活动没有坐满,让躲猫猫的朋友来凑个人头(实际上目的就是邀约他来),不要提业务要求,好吃好喝好招待。四是顺便开个户办张卡,这是第一阶段转化的终极目标。无论是借记卡还是信用卡,这个客户能够给你去办出来,就表示他已经非常认可你了。
2、商户转化
第二阶段,要让这个客户办的卡,成为他的“主办银行卡”,这个过程重点强化的转化是“好用”。跟客户一起去玩去消费去生活,尽可能去那些银行的合作商户,因为有优惠,甚至银行员工你都认识。吸引他使用你银行的卡,有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很小的场景,吸引到了客户,比如:某个餐厅老板的秘藏米酒,或者某个咖啡店的驻场歌手、或者每个周六下午茶半价。账户渠道类产品的养成核心就是“好用”。
3、体验赠送
第三阶段,要完成客户金融资产的搬迁。上面“主办银行卡”的转化,实际上是奔着客户的使用后沉淀资金去的。而这个阶段是奔着客户的积累金融资产去的。那么,就要给客户一个提升金融资产的动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客户提前体验“尊享服务”。比如:信用卡的白金卡、VIP客户才能参加的艺术展、限定私行客户才能购买的高息理财产品。如果觉得躲猫猫举办得比较受欢迎,还可以尝试将这些尊享服务体验作为躲猫猫活动的奖品。
4、长期关联
再往后,挖掘这些客户的企业身份,不需要他们一定是企业的老板或者高管,从年龄和工作压力来说他们大概率是企业员工。可以沟通银行是否有机会跟他们进行企业级的合作,比如代发薪等等,万一某个客户正好是企业财务呢?再不行,他就是企业最苦的业务人员,万一有业务可以跟银行合作呢?甚至他所在的企业能成为银行的生态合作伙伴呢?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你与客户之间的相互支持。从最初的弱关系,到互相尊重利益和互相促进利益的强关系。
5、帮了忙要记人情
说到尊重利益,这一支是银行的弱项。要么银行一家得利“谁赞成谁反对”,要么客户很强势只能跪舔。银行仿佛从来没有做过互惠互利的业务,尊重客户应得的利益是一切的基础。合作的底线是“人家帮了忙,要记人家的人情”。
(五)其他配置
躲猫猫本身是个游戏,用来获客是一种客户行为和思路匹配下的新玩法。这当中有很多手段可以帮助从获客、到转化、到业务的效率提高。主要分作三个部分:
1、数据分析
银行的IT部门如果还能干点简单的活儿,那么给躲猫猫做一些不太复杂的数据工具。比如:怎么组团、怎么投票第二场、哪些人去了、怎么AA买单、大家喜欢玩什么等等。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提升躲猫猫的组团效率,也能提高银行组织躲猫猫的体验效果。当然,更为后续的金融服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比如:某客户每次都开车来躲猫猫,那么有4S店试驾活动的时候,就可以邀请他来。
2、专属产品
躲猫猫的客户如果不能算客群,那么至少可以算客户类型,这一个“聚类”的客户,在拥有普遍类似行为的情况下,是可以提供一些专属金融产品的。这种金融产品,业务部门要进行专项设计。比如:因为这些客户都年轻,女孩子每个月大量化妆品衣服消费,男孩子大量电子产品游戏消费。推出短投、以日计息、自动支付的储蓄产品,以及化妆品或电子产品足额返现的信用卡。
躲猫猫的风行,给银行业揭开了人口拐点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和社交状态。也让银行体会到,大量获客做大分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想要有良好发展只能依靠精细化策略。而精细化策略的设计,离不开对未来客群的判断、客户思维的理解、以及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态度。我的很多文章,看起来很新鲜,实际上说的都是方法,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大家认真阅读都会发现那些不变的核心思维,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纯属原创,如欲转载,请保持文章原貌。
重建银行持续发展根基
重塑银行人职业荣誉感
让老百姓重新喜欢银行
若有意见和建议、投稿,也可以邮件联系或加我微信。
微信:algorun
邮件:algorun@qq.com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