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如今,城区金融机构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行为日趋线上化、场景化。
对于城区农商银行而言,如何通过场景建设,高效链接起金融服务和生产生活、产业生态,以精准化服务实现批量化获客、活客,成为突出重围的“关键一题”。《中华合作时报》在调研中发现,福建泉州农商银行的创新经验对同业者极具借鉴意义。
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志达向《中华合作时报》介绍,该行聚焦“党政所需、市场所缺、客户所盼、农商所能”,秉持“利他共生、成人达己、敏捷共享、协同发展”理念,发挥金融、科技、数据等资源优势,打造“金融+民生”“金融+文旅”“金融+政务”等智慧场景生态圈,构建“线上+线下”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探索城区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之路。
如今,城区金融机构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行为日趋线上化、场景化。
对于城区农商银行而言,如何通过场景建设,高效链接起金融服务和生产生活、产业生态,以精准化服务实现批量化获客、活客,成为突出重围的“关键一题”。
《中华合作时报》在调研中发现,福建泉州农商银行的创新经验对同业者极具借鉴意义。今年以来,该行积极推进跨界融合,布局多场景生态圈,将金融服务无缝融入各类消费、产业场景中,推动科技赋能、业务优化和管理增效,成效显著。
多项指标第三季度排名福建农信系统前列,如增户扩面中对公贷款户数排名福建农信系统第一,移动支付有效客户数增幅43.13%、排名福建农信系统第二,贷记卡发卡完成率136.58%、排名福建农信系统第三;商户月均交易近562万笔,收单商户月交易金额8亿元;今年各项存款增量32.43亿元,增幅12.9%,零售存款增量25.49亿元,增幅15.3%;各项贷款增量23.88亿元,增幅12.2%……
这组闪亮的数据,映证了泉州农商银行实现“场景突围”的积极成效。
“我们相信‘连接’才能同生,‘共享’才能共赢。金融服务的场景化、数字化、生态化,是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方向,更是实现业绩增长的依托。”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志达向《中华合作时报》介绍,该行聚焦“党政所需、市场所缺、客户所盼、农商所能”,秉持“利他共生、成人达己、敏捷共享、协同发展”理念,发挥金融、科技、数据等资源优势,打造“金融+民生”“金融+文旅”“金融+政务”等智慧场景生态圈,构建“线上+线下”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探索城区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之路。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走访小微企业,为其办理线上贷款。
布局:
构建共建共享的多场景生态圈
早上八点,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东街的东菜市场里人声鼎沸,前来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
海鲜区是蟳埔阿姨的“主场”。头上簪着亮丽鲜花的她们,把鱼货按颜色、大小、长度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
选品、称重、装袋、扫码、付款等环节后,泉州农商银行为商户定制的音响大声播报着收款钱数,此起彼伏的“到账”提示让市场氛围更加热闹。在声音、画面之外,看不见的是,台面上的电子秤已经将每笔交易数据送至系统,纳入统计。
时间倒转至今年年初,东菜市场还是另一幅光景。
作为有着30余年历史的古城菜市,东菜市场广受市民欢迎,但狭窄的过道、老旧的墙壁、老化的设施、繁多的商户,为市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从传统、陈旧、杂乱到宽敞整洁、智能高效,东街菜市场的焕然一新,离不开泉州农商银行的多元“赋能”。
↑图为泉州东菜市场商户使用泉州农商银行收款码码牌,实现“智慧经营”。
此前,对东菜市场管理方来说,无法精准掌握每个摊位的经营情况、实现准确统一的财务核算及统一申报是经营管理的一大痛点。对于商户来说,所收款项从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多个账户进账,难以形成清晰的经营账目。
如何让市场管理、摊位经营更加“智慧”?泉州农商银行围绕农贸市场商户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结算、独立做账需求,自主研发的“福农智慧联盟商家”平台系统应需而生。
“系统提供集支付管理、商户管理、报表管理等为一体的智慧场景服务端口,实现农贸市场统一收银、商户独立分账,还可以帮助我们做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喜好,引导商户及时调整品类,提升经营效率,同时,也助力我们探索农贸销售数据纳统,帮我们实现了数字化、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东菜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这一智慧管理系统,采用“银行批量入网,商户自主收单,管理方统一监管,消费者扫码支付”的业务模式,搭建起“G端(市场管理端)+B端(摊贩管理端)+C端(消费者使用端)”共享的金融民生场景生态圈,为其提供覆盖对账、缴费、收款、促销、支付、授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智慧管理系统让泉州农商银行实现了与菜市场管理方、商户的紧密耦合。统一配置聚合支付二维码牌,摊位号、摊主姓名标记清晰,定制专属“大嗓门”音响;提供免手续费优惠、商户贷款利率优惠,让利商家;组织促销立减活动,为商户引流;搭建线上社群,配套抽奖活动,节假日期间赠送专属礼包;推出“商户宝”“商户信用卡”等信贷产品……一系列“赋能”举措,满足需求、解决痛点,赢得了商户们的信任与支持。
而今,东菜市场每家摊位都摆上了泉州农商银行的红色支付码牌,摊主们时常在线上社群里分享抽取到奖品的喜悦……
截至2023年10月末,东菜市场120个商户已通过“福农智慧联盟商家”平台系统实现线上交易60万次,月交易笔数8.97万笔、交易金额500多万元,累计达3000多万元。
“福农智慧联盟商家”平台系统上线以来,经9个月的探索实践,该系统共为东街等6个农贸市场,西街大尾夜市、鲤城高山夜市等5个夜市近1000多个商户提供服务,触达农贸市场、夜市消费人群超120万人次,交易额达8000多万元。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为大尾夜市商户布设收款音箱。
服务越做越精细,合作越来越紧密,泉州农商银行智能化、场景化、精细化、定制化的场景服务模式已渐成型。
以菜市场为起点,泉州农商银行已将场景建设的触角延伸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构建“金融+民生”生态圈方面,该行依托金融科技智慧应用,出台拓展集中市场综合金融工作方案,以特色产业商圈抢占入口,将资源用在刀刃上,制定商户绑定社保卡为结算卡可享受优惠权益、消费补贴等“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制作带有夜市特色及泉州农商银行 LOGO 元素相融合的门楣广告、宣传海报,为夜市形象提档升级;在夜市设置劳动者驿站,配置茶水、应急卫生药品、共享水吧等;强化客群、流量等优势互补,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锁定软件方客群,落地本土品牌连锁超市、水果连锁店、医药连锁店等场景项目。
在构建“金融+文旅”生态圈方面,该行聚焦泉州古城文商旅业态,与鲤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筑“文商旅”融合生态圈;在“网红村”蟳埔村打造了融合蟳埔当地特色的“锦上福农驿站”,游客可体验簪花围、拍摄等文旅项目,同时,激活并畅通簪花商圈内不同场景资源,如簪花店、海鲜餐饮店、生活便利店、智慧停车场景等,打造簪花商圈一站式数字化综合服务场景;搭建信用联盟商家平台,为文旅商圈商户提供统一市场推广、品牌建设、活动配套、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支撑。目前,该商圈累计交易50多万笔,金额超6500万元。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展示该行在“锦上福农驿站”新布设的电子屏功能。
在构建“金融+政务”生态圈方面,该行引入政务机具到网点,便捷市民就近办、多点办、马上办;与泉州水务集团合作,开发直引水代扣代缴平台服务;与自助泊车停车管理公司合作,采用“商户码+系统”,打造城市泊车线上自主缴费系统;推广“福农e政”系统代发扶贫(惠民)资金,完成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特困补助等惠民资金的试点发放,累计发放63.87万笔、金额2.88亿元。
泉州农商银行以“线上+线下”的多维举措,连接多方,构建起多元繁盛的多场景生态圈,在场景中创造价值,让客户基础更广泛、更扎实、更牢固。
延展:
让数据成为经营管理的“眼睛”和“大脑”
多场景生态圈的建成,通过高频的支付结算服务拉动了低频的存贷款业务,进而与客户形成高效、持续的联接,实现了获客能力和用户黏性的提升。
泉州农商银行的布局不止于此。通过生态圈的建设,实现交易闭环、服务闭环、资金闭环、数据闭环,运用精准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才是场景建设的最终目标。
“要让数据成为经营管理的‘眼睛’和‘大脑’。从场景中要数据、从数据中要流量、从流量中要客户,带动低成本存款、普惠领域贷款、中间业务及渠道业务、高质量商户等指标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在泉州农商银行已成为共识。
其中,商户交易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是关键。
“农商银行一定要将数据、系统、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保证地基的稳固与安全,向数据要效益,充分挖掘长尾客户的潜力,做到在无形中将数字化融入业务、将金融融入场景。”泉州农商银行副行长蔡建荣表示。
真实、丰富的场景,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客户主动、动态地产生数据的场所空间,为用好用尽客户数据,泉州农商银行完善数据管理及应用机制,制定“有数据、懂数据、用数据”三步走战略。
其一,通过电子银行支付等用户行为,泉州农商银行采集场景商户的海量交易数据,以量变促成质变,并梳理行内数据、融入外部第三方数据,基于福建省农信联社的星级评价体系,结合自身产品特色、客户需求,进一步关联贷记卡、社保卡等18项数据,完善客户星级评价标签体系。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为商户布设“福农e付”收款码。
其二,交易数据实现在银行平台内共享,依托商户交易数据支撑,科技部门将交易数据与风控模型融合,普惠部、数字金融部结合客户金融需求,推出“商户宝”贷款、商户信用卡等特色业务。
其三,基于大数据形成客户精准画像,精准派单到网格化区域营销人员,依托系统联动,如网格化走访系统、商户走访系统、收单扫码进件系统、标准贷进件系统、惠金小助手等营销平台,营销人员为商户提供包括“流水贷”“商户宝”等贷款产品的“收单+理财+信贷”综合金融服务举措,助力客户经理精准营销各类业务。
今年以来,该行为1.32万户等普惠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支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4.55亿元。
此外,该行还“跳出服务做客户”,基于客户标签,构建配套差异化积分、权益服务,培育“腰部”重要客户、夯实“腿部”基础客户,如设计商户抽奖活动活跃场景商家、配套立减金活动引流优质客群等。
泉州农商银行以场景收单为触角,巩固与基础客户的业务联结,颠覆传统业务逻辑,打破业务条线彼此独立的定性思维,推动贷款业务、收单业务等互通共促,让场景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让数据真正用起来。
除了对客户数据的整合与使用,构建多场景生态圈还需要打通农商银行内部的业务线、部门墙,构建完整、流畅的“高效前台+关键中台+服务后台”的敏捷体系。泉州农商银行以数字驱动打造敏捷型银行为定位,从经营管理目标、绩效考核目标、支行发展目标、员工考核目标着手,“一盘棋规划”搭建金融数智云平台,破解“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考核管理”三大盲区痛点。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金融数智云平台页面截图。
首先,通过金融数智云平台,泉州农商银行串联了福建省农信联社、外部营销系统、线上产品等多个系统,打造整合业务管理报表、融入绩效考核机制、开发网格化服务系统等多项功能,实现数据结构可视化、产品设计标准化、业务营销流程化、数据结构可视化、数仓取数自动化和客户走访常态化。
其次,行内分工清晰、明确,总行负责为多场景生态圈的打造提供科学的战略部署和扎实的技术支撑,与政府等主体对接,为支行赋能;支行则负责根据区域特点,挖掘周边资源,深耕场景,巩固客户。同时,该行每月召开全行部门会,会上讨论、解决不同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打破部门间沟通壁垒,实现普惠、数金、科技多部门紧密联动。
↑图为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走访种植大户。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
在构建多场景生态圈的实践中,泉州农商银行实现了从业务条线相对独立运作,到零售、信用卡、手机银行等多个业务条线紧密联动;从以产品为出发点,到以客户为中心,善用数据,精准描绘客户画像,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服务;从单个场景着手,到逐渐形成覆盖文旅、政务、民生等多业态的多场景金融服务体系。一幅数字型、敏捷型、开放型农商银行的广阔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